1922、札萨克图汗部的灭亡 (第1/2页)
无数个楔形的小阵,如同无数把尖刀,插进了喀尔喀人的密集人群里。
以及拉成线性的刺刀阵线,排山倒海而来。
两阵型互相配合,楔形小阵先把敌人冲的七零八落,而后,拉成一排的横队的刺刀阵线汹涌而来。
早已被枪炮打的临近崩溃边缘的喀尔喀人,此时再也支撑不住了。他们本来拼命想尽快进入肉搏的环节。
他们以为,只要短兵相接,他们会瞬间击溃这些汉人。
可是真到了刀刀见红的时刻,他们崩溃的发现,这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,刺刀居然如此厉害,他们的刀术完全被克制。
而且这种阵列式的肉搏战,他们没有经历过,根本不给你辗转腾挪的空间,刺刀的长度优势和训练有素显示的淋漓尽致。几乎是一边倒的压倒了他们。
到了肉搏的时候,居然他们根本不是对手。
这直接就摧垮了他们最后的信心。这简直让他们绝望。
札萨克图汗哆嗦着被他儿子和诸台吉拥上一匹快马,带着最精锐的那可儿骑兵,向着西北方向逃去。
他们这个营地的背后是唐努乌拉山,前面是被湖泊包围的平原草场。只要翻越了唐努乌拉山,就是图瓦人的领地了。
他们目前只能去投奔图瓦人了。
此时所有人都明白,札萨克图汗部败了。
今后喀尔喀草原上,不会再有这个名号了。
他们对杨凡的走狗,土默特的叛徒安三溪太了解了。
这些年,他们把征服的漠南、漠北所有部落的统治秩序彻底打烂。
因为杨老爷只要牧民给他放牧。至于那些高贵的汗王、济农、台吉、塔布囊、那颜、牧主、马兵头子……以及他们的家属,对杨老爷来讲没有任何用处。一般会交给军法官吏处理。
有屠杀汉人、打草谷、抢掠大明边境的,依照《大明律》治罪。
除了应该杀掉的外,一律判处徒刑,送到海外海岛上挖鸟粪。
现在又增加了吕宋岛开采铜矿。砍伐南洋名贵木材等新的工作机会。
他们服完了刑期,就分配到南洋各个岛屿安家落户,和本地土人女人重新组建家庭。以后就在南洋诸岛落地生根了。
所以,他们才不想去挖臭烘烘的鸟粪呢。他们全部选择逃走。
这个时候,他们顾不得战马会冻死了。因为不行逃走师不可能的,骑马起码能跑得远些。
两千多最精锐的兵马护卫着,喀尔喀最后的贵族们,扔下了部众和战士,临阵脱逃了。
他们早就发现西北方是明军合围的薄弱点,他们冲开了步兵的拦截,在风雪中逃了出去。
这个时候暴风雪再度大起来了,整个战场上风雪弥漫,三十步外看不清人脸。安三溪没有派人去追,他现在要彻底解决札萨克图汗部。
随着统治层的逃走,中下级军官们崩溃了。
他们失去了组织抵抗的信心。整个战场上喀尔喀人陷入了大崩溃。
“布扎握格喝!”“布扎握格喝!”
招降的声音四处响起,到处都是漠南蒙古人战士在风雪中大声喊着。
骑兵军里有四成是漠南蒙古人。剩下一半是汉人,还有不到一成的乱七八糟民族的人。杨府的家奴来源复杂。
按照草原上的规矩,漠南蒙古诸部的人,都是被杨府俘获的,他们属于杨府的奴隶。历次战争中俘获的女真人、朝鲜人、倭人、南洋人、臧人也很多。这里有很多人被编入了军队。
他们现在都归属各个牧业队,他们的家眷和子女都在牧业队里生活。
牧业队是集体经济。因为牧业必须采取集体经济,一家一户无法对抗天灾和野兽。
以前他们作为下层牧奴,被层层盘剥压榨,只能吃野菜和奶渣,自己捕捉旱獭和老鼠、采集蘑菇生存。
现在他们每个家庭都是牧业队的股东之一,不仅安排工作有工钱,还有年底牧业队的收益分红。
他们才知道,原来一切牲畜归全体所有后,足够让所有人过上很好的生活。
尤其是引进细毛羊后,毛纺织工业的发展,让羊毛成了最大的收入来源。这完全是新增的收入,以前羊毛只能做毡子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