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五章、刮骨疗毒 (第1/2页)
太和殿。
“臣弹劾,江南总督……”
“臣弹劾……”
……
大清早刚上朝,永宁帝的耳边就响起了连绵不绝的弹劾声,其中大部分火力都是冲着江南总督去的。
原因非常简单,裴云轩磨磨蹭蹭的抵达扬州之后,就窝在那里不动了。
并没有和大家预想中那样,立即组织大军去救援南京。
朝廷派出的几支援军,全部都停留在了江北,没有渡江南下参战。
武将按兵不动可以理解,总督大人既然到任了,肯定要听命行事。
没有上面的军令,大家是不会主动找事的。不然就算打赢了,钱粮也没着落。
“够了!”
“裴爱卿才刚刚到任,对江南的局势不熟悉,需要时间了解一下情况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大家要多点儿耐心,不要一惊一乍的,免得影响到了前线统帅做出决策。”
永宁帝出言开脱道。
对御史言官,现在他怎么看,怎么不顺眼。
如果不是为了维系虚心纳谏的人设,他早就学习先帝,把这些碍眼的家伙给收拾了。
今天弹劾这个,明天弹劾那个,仿佛满朝文武中,除了他们自己之外,就没有合格的官员。
据护送的锦衣卫传回的讯息,裴云轩一路上可是非常体恤下属的。到了扬州之后,也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。
军事上差了点儿,这不是人才刚到任,总得给人家筹备大战的的时间。
刚才出来开炮的,多是出身长江以南各府的官员。此刻家乡正在遭到战火蹂躏,心急是正常的。
不过急着用弹劾手段,给前线的总督施加压力,那就不对了。
要不是他一眼看透了问题的本质,真信了这帮人的鬼话,把江南总督给换了,那就真要坏事啦!
频繁换帅,乃是兵家大忌。
白莲教叛乱发展到了现在,永宁帝已经不奢望,能够立即将他们镇压下去。
稳扎稳打,能够在未来一两年里,收拾完这个烂摊子就不错了。
若是仓促出兵,再吃一个大败仗,应天府肯定要完蛋。
“陛下,江南总督的问题,可以暂时搁置。
不过升迁广西都指挥使李牧担任两广提督,这不符合祖制,还请收回成命!”
督察御史杜良才紧接着开炮道。
看得出来,都察院想搞一波大的。
前面弹劾江南总督,只是一个幌子,任谁都知道朝廷不可能这么快更换总督。
真正的目标,还是人事任命。
以文御武的传统,不允许被打破。哪怕舞阳侯南下担任总督,也是以文官身份过去的。
虽然舞阳侯不是一路科举考出来,但架不住人家有好外甥,先帝直接赐予了屡试不第的舅舅进士出身。
水是水了点儿,终归也是进士出身,看在皇帝的面子上,勉强可以算做文官的一份子。
李牧就不一样了,根正苗红的勋贵子弟,身上半点儿功名都没有,出仕就是武将。
看在军功份儿上,李牧一路做到都指挥使的高位,大家都没有拦着,可是担任提督不行。
通常在战争时期,巡抚的官阶后面,通常都会加上提督衔,代表着管辖一省军务的大权。
一旦让李牧担任两广提督,那么在地方上,他就只需要向两广负责。
平级巡抚对他的节制权,相当于直接归零。
不用想都知道,两广境内的那些武将,后面会听谁的指挥。
几乎可以宣布,广东巡抚和广西巡抚丧失省内的军事大权。
这个先例一开,相当于在文官对武将的长期压制上,开出了一道口子。
既然今天李牧能够拿到,那么明天别的武将,也有机会拿到。多了这个念想,大家就会去努力争取。
“杜大人说的不错,李指挥使长期在广西任职,不适合直接升迁为两广提督。
臣提议,晋升李指挥使为江南提督,辅佐江南总督主持平叛工作!”
大理寺卿丁铭宇紧跟着上前一步说道。
前一句大家听着还正常,后一句直接在朝堂上炸开了锅。
大家说好的一起反对李牧晋升两广提督,你丫的真就只反对他担任两广提督,转头就提名人家担任江南提督。
背刺的远不止一个,丁铭宇的话音落地,李牧紧接着又获得了四川提督、湖广提督、闽浙提督的提名。
全是户籍地官员的提名,以文御武固然重要,但叛军的威胁更具有切肤之痛。
距离武将做大,还有很长的距离。可白莲教叛军的威胁,已经近在咫尺。
武将做大后,影响的是他们手中权力,叛军做大之后,可是直接要他们的命。
虽然自己在京师很安全,可大虞朝是宗族社会。朝堂上的每一名官员后面,都有一大帮亲族。
抛开亲情不谈,他们在官场上捞的钱,也大都运回了老家存放。
叛军到了地方上一祸祸,大半辈子的积累,可就直接没了。
想想自家需要承担的损失,大家突然觉得晋升李牧担任提督的影响,其实也没那么可怕。
刚开始文官集团一起发力,着实把永宁帝吓了一跳。紧接着文官内部陷入大乱斗,又让他看了一出好戏。
正是文官们的激烈争抢,一下子让永宁帝认识到,李牧在平叛战争中的重要性。
细数之前官军取得大胜,貌似都是在李牧指挥下完成的,妥妥的将帅之才。
想通了这一切之后,永宁帝直接打定了主意,不再变更人事任命。
皇帝也是要面子的,岂能因为臣子们的一些想法,就朝令夕改。
至于围剿叛军,舞阳侯前面就干的很不错。估摸着要不了多久,浙江也会稳定下来。
稳定了东南四省,再出兵收复湖广、江西等地,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就连具体的作战时间表,舞阳侯都给做了出来。只要四川和江南方面能够顶住,白莲教叛乱很快就会得以平息。
……
朝堂上的争斗,李牧完全感受不到,此刻他正忙着和夫人叙旧。
不容易啊!
新婚之后不久,他就领兵出征到现在。换后世的话,分别这么长时间,帽子不知道变成了什么颜色。
封建王朝有诸多糟粕,唯独在这方面做的不错。
敢乱来的,直接上猪笼。
世家大族更是规矩森严,随时都有丫鬟婆子跟着,单独见外男的机会都没有。
前世的时候,李牧不能理解为啥有这么多规矩。身处其中,他才明白避嫌的重要性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