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海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大海文学 >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> 第249章 帝王梦的破碎

第249章 帝王梦的破碎

第249章 帝王梦的破碎 (第1/2页)

封建帝制被推翻,中华民族正式进入共和政体。
  
 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无数晚清老百姓感到欢呼雀跃,很多人喜极而泣,激动得不能自己。
  
  腐朽的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,让他们老百姓深受其害。
  
  在他们眼中,自己之所以生活悲惨,就是因为列强的霸凌,就是因为清政府的无能。
  
  现在清政府被彻底推翻,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的大总统,中华民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  
 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老百姓彻底解放了,不用再承受那些不平等条约带给他们的沉重负担。
  
  尽管中华民国还没有成立,但他们老百姓眼睛中充满了期待,时刻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。
  
  他们老百姓希望袁世凯带领着北洋军赶紧结束这混乱的中华大地,带领着他们走向共和,迎来全新的生活。
  
  北洋时代的老百姓无不摇头叹息,对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行为痛骂不已。
  
  晚清时期的老百姓对弹幕上大骂袁世凯的行为感到不解,苏晨很快就为他们解开了答案。
  
  “清朝灭亡后,中国就进入到了北洋时代。”
  
  “北洋总共16年,从1912年算起,到1928年结束,分为4个阶段,每个阶段正好4年。”
  
  “第一个阶段是袁世凯时期,第二个阶段是皖系时期。”
  
  “第三个阶段是直系时期,第四个阶段是奉系时期。”
  
  “1912年2月13日,也就是清帝退位的第二天,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。”
  
  “孙中山按照约定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,并邀请袁世凯到南京就任大总统。”
  
  “袁世凯又不傻,到了南方万一被软禁了怎么办?”
  
  “思来想去,袁世凯决定不去。”
  
  “孙中山见袁世凯不来,表示没关系,反正中华民国已经定都南京了,你袁世凯啥时候来南京,我啥时候走?”
  
  “你不来,我不走,你有本事就一辈子都别来,看咱俩谁先让步。”
  
  “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不退步,就这么耗着了。”
  
  “僵持了几天后,袁世凯决定先出招。”
  
  “袁世凯制造舆论说北京是传统政治中心,首善之区,南京偏安江南,各方面都不如北京。”
  
  “伱孙文谋国事者,当规度利弊,顾瞻会势,岂可以意气争也。”
  
  “孙中山见袁世凯造势,也使出杀手锏,派蔡元培组成迎接团到北京请袁世凯到南下就职。”
  
  “南方代表都来了,你袁世凯还好意思窝着不动吗?”
  
  袁世凯:我又不是三岁小孩,怎么可能放弃大好优势跑去南京上任呢?
  
  他的势力范围在北方,尤其是京城是他的根据地。
  
  唯有在京城就任民国大总统,他才能安心,不用担心孙中山搞些小动作。
  
  他要是傻乎乎的跑去南京,在孙中山的大本营,他会受到掣肘。
  
  甚至情况再糟糕一些,他很有可能被孙中山发动的政变赶下台。
  
  到了那个时候,他再后悔也晚了。
  
  倒也不是他杞人忧天,而是孙中山此举就有这种把他赶下台的意思。
  
  要不然孙中山明明知道都城在北京,为什么还要让他去南京就任大总统呢!
  
  所以面对孙中山的阳谋,他唯有主动出击,要求把中华民国的都城依旧定为北京。
  
  别看孙中山使出了杀手锏,他同样有应对之策。
  
  只要孙中山的人来了北京,他布的局也就可以收网了。
  
  总之就是秉持一个原则,他要在北京就任大总统。
  
  “但就在蔡元培与袁世凯会晤的当天晚上,北京爆发了兵变。”
  
  “曹锟指挥的北洋第三镇士兵炸开朝阳门,在北京城内大肆纵火劫掠。”
  
  “有几个士兵甚至还闯入了蔡元培等人的下榻之处,舞刀弄枪进行威胁。”
  
  “南方代表都是文化人,哪见过这阵势,当即吓得头冒冷汗,立刻就想走人。”
  
  “而各国大使馆的驻军一看这阵势也是纷纷戒严,表示袁世凯不能去南京,必须要留在北京镇场子。”
  
  “如若不然,西方各国政府将不承认民国政府的合法性。”
  
  “眼瞅着事情闹大,袁世凯出面弹压。”
  
  “然后,兵变就被袁世凯光速解决,北京街面又恢复安宁。”
  
  “待平息事件后,袁世凯表示,不是我不肯南下,只是目前的局面你们也看到了,实在是没办法。”
  
  “与此同时,北洋将领也联名通电全国,表示如果袁世凯走了,他们无法保证北京不会再有类似兵变发生。”
  
  “关于这场兵变是由谁主使的,目前不得而知。”
  
  “按照革命党人的说法,袁世凯就是幕后主使。”
  
  “但也有革命党人认为不是,比如徐永昌的回忆录中就说,这事与袁世凯无关。”
  
  “不管谁主使的,既然洋人反对,社会媒体反对,地方大员反对,甚至就连派出的特使也打了退堂鼓。”
  
  “孙中山就是有一百个不愿意,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这次又输了。”
  
  “3月10日,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大总统。”
  
  嬴政:幕后黑手显而易见,分明就是袁世凯指使的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  
  整件事情非常清楚明了,袁世凯和孙中山为了争夺权力,各自施展手段积极应对。
  
  孙中山派遣使者刚一到北京,袁世凯手下的北洋军就发动兵变。
  
  幕后黑手的身份清清楚楚,除了袁世凯指使,没有其他人会这么做。
  
  清政府灭亡之后,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孙中山的革命党就进入了激烈的权力角逐。
  
  在他看来,尽管袁世凯在第一轮斗争中取得了上风,也并不意味着权力斗争的结束。
  
  毫无疑问,袁世凯和孙中山都对中华民国的权力虎视眈眈,两人最后肯定无法避免进一步的冲突。
  
  而且这种斗争还异常激烈,要不然北洋时期也不会有四个阶段。
  
  第一个阶段就是袁世凯时期,这就足以说明袁世凯在和孙中山的斗争中最后落败了。
  
  “当然,孙中山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认输的性格。”
  
  “就在袁世凯宣誓就职的第二天,他抛出了草拟已久的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。”
  
  “这个临时约法规定,民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。”
  
  “所谓内阁制,就是内阁总理有权,大总统无权。”
  
  “其实革命党一开始的想法是效仿美国搞总统制,但面对眼下的局势,如果继续实行总统制,袁世凯必将独揽大权,于是孙中山也只能出此下策。”
  
  “在孙中山看来,就算袁世凯在北京做大总统也没关系,只要搞内阁制控制住议会,他也只是个虚位傀儡。”
  
  “面对孙中山的出招,袁世凯并没有立即回应。”
  
  “袁世凯知道宪法可以改,但权力的关键在于兵权。”
  
  “所以袁世凯没有第一时间与孙中山打嘴炮,争论朝令夕改是否合理,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整顿军队上。”
  
  “当时北方的军队挺多的,但派系复杂,袁世凯搞不清楚哪些人拥护自己。”
  
  “为了理清基本盘,顺便敲打异己,袁世凯将原来的北洋第一到第六镇重新命名为陆军第一到第六师。”
  
  “除此之外,袁世凯又将明确效忠自己的几支部队编为六个师。”
  
  “这十二个师师长大多都是北洋故人或是北洋旁系,反对革命,属于袁世凯的基本盘。”
  
  “理清了自己的基本盘,袁世凯随即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将北洋系一众将领全部高升。”
  
  “其中赵秉钧出任内阁总理,这是袁世凯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。”
  
  “段芝贵任拱卫军总司令,掌握京城的卫戍部队。”
  
  “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,节制全国陆军。”
  
  “冯国章出任军事处处长,执掌禁卫军。”
  
  “北洋之龙王世珍属于保皇派,清帝退位后,为了表示忠于清政府,主动辞职回家歇着去了。”
  
  “稳定了后方,袁世凯请梁启超组建民主党,负责即将到来的大选。”
  
  孙中山:我拿出责任内阁制,就代表我有十足的把握控制议会。
  
  既然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已经无法避免,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寻求突破了。
  
  能够有效避免袁世凯独揽大权的,就是施行责任内阁制的政体。
  
  袁世凯一旦当选总统,实行美国的总统制,只会让袁世凯的权力空前高涨。
  
  所以为了牵制袁世凯的权力,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,选择责任内阁制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。
  
  他对此有着十足的把握,相信自己多年的经营可以压制袁世凯。
  
  不管是参议院的票数,还是众议院的票数,他自信能够获得其他人的支持。
  
  只要他控制了参议院和众议院,袁世凯这个大总统就无足轻重了。
  
  不过唯一让他感到担忧的,就是袁世凯手中掌握着战力强大的北洋军。
  
  他担心袁世凯一旦不满意投票,就会直接动用武力。
  
  到了那时候,他们革命党人怕不是袁世凯的对手,只能选择束手就擒。
  
  “按袁世凯的设想,先来文的,选赢了,便罢了。”
  
  “失败了也不怕,反正自己手上有兵,到时候武力解决问题。”
  
  “见袁世凯在调整,革命党也进行调整。”
  
  “1912年8月,宋教仁将一盘散沙的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。”
  
  “此后,宋教仁亲自出面在安徽、上海、江浙等地演说,为大选造势。”
  
  “1912年12月10日,初选开始。”
  
  “不得不承认,在选举方面,宋教仁比梁启超还是技高一筹。”
  
  “1913年1月,各省陆续开票,众议院的596个席位,国民党占到269席。”
  
  “参议院的274个席位,国民党占到123席。”
  
  “国民党在参众两院870议席中,一共占有392席,虽然没有过半。”
  
  “但袁世凯控制的民主党、共和党、统一党三个党加起来的席位只有223席,远低于国民党。”
  
  “国民党依然可以凭借其绝对优势影响操纵参、众两院,因此国民党赢,组阁已成定局。”
  
  “看到这个结果,袁世凯依旧不着急,反正首都在北京,宋教仁要到北京组阁。”
  
  “而北京又是自己地盘,到时候不怕国民党能翻天。”
  
  “然而,事情就是这么巧,1913年3月20日晚,宋教仁动身北上组阁,不料在上海北站遇刺身亡。”
  
  “几天后,凶手落网,警察从其家中搜出他与赵秉钧通电的铁证。”
  
  “国民党人一下子就沸腾了,说这绝对是袁世凯指使的!”
  
  “见国民党将矛头对准自己,袁世凯公开回应。”
  
  “自己不知情,就算是北洋系干的,也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,自己很无辜。”
  
  “其实宋教仁遇刺这事究竟是袁世凯指使的,还是赵秉钧揣摩上意,自作主张。”
  
  “亦或许是国民党自己人干的,意在嫁祸给袁世凯,已不可考证。”
  
  刘彻:不管什么时候,手上有武力才是最重要的。
  
  他倒是挺疑惑的,没想到支持袁世凯的人远不如支持国民党的。
  
  按理来说,袁世凯最后推翻了清政府,赢得了万千老百姓的赞赏。
  
  凭借这么巨大的政治资产,支持袁世凯的人应该更多才是。
  
  可最终的结果,却出乎他的预料,让他大为不解。
  
  这只能说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更加深入人心,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。
  
  他倒是非常好奇,孙中山的革命党究竟是怎样赢得人心的。
  
  除了对孙中山感到好奇,他同样对责任内阁制这种政体深感兴趣。
  
  责任内阁制和他大汉的皇权制度完全不一样,两者有着天壤之别。
  
  皇权制度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,而责任内阁制则完全不同,由少数服从多输。
  
  不知为什么,他仿佛天生就对责任内阁制度有抵触情绪。
  
  不过话说回来,不管是皇权制度,还是责任内阁制度,都必须牢牢控制着兵权。
  
  毕竟说一千道一万,没有武力保驾护航,什么政体制度都不管用。
  
  “但宋教仁之死,却成了清朝灭亡后,国民党不满袁世凯这一年来各种压制异己行为的一个宣泄点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