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海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大海文学 > 建隋大业 > 第一百七十八章 从军

第一百七十八章 从军

第一百七十八章 从军 (第1/2页)

隋国公杨坚之女,本来将会成为北周太子妃的杨丽华死了。她的尸身在城中的一所荒庙中被发现,她的脸部被利器严重损伤已经辨别不出本来的面目,浑身更是沾满了鲜血,只是从她的衣服和随身携带的物品才依稀辨别出她得真实身份。
  
  在杨丽华的尸身旁,还有一具男性尸体,如同杨丽华一般也是面目全非,死状狰狞可怖,不知是谁人下手如此狠毒。也许这少年是高兴,也许不是,长安城的百姓无从得知。
  
  公元574年正月初五,宇文邕正式下令,撤销对高兴和杨丽华的追捕,厚葬杨丽华。这一消息让长安城所有民众大大松了口气,压抑的心情也如逐渐晴朗的天空一般明媚温和。
  
  这月余的时间,长安城发生的大事实在有些多,让众人有些难以接受。先是皇太后斥奴女士驾崩,接着便是高兴玷污太子妃一事,紧接着又是浩浩荡荡的灭佛运动。这一系列的事件让城中很是有些动荡不安。如今,随着宇文邕的命令,长安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,而且比之曾今还犹有过之。毕竟,被勒令还俗的和尚道士不在少数。
  
  杨丽华有可能突然暴毙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  
  长安城作为北周的都城,文化,政治以及经济的中心,其中的人口不下百万。即使宇文邕拥兵百十万,但想要从百万人中找出两个可以乔装的人,这一工作无疑是极其繁重而困难的。连续数十天的戒严与搜捕,不仅让城中百姓惶恐不安,更是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。
  
  高兴是否真的玷污了杨丽华,宇文邕父子都不知道,似乎也没有知道的必要。所谓人言可畏,事情的真相无论如何,此事对宇文氏皇族来说都实在是莫大的耻辱。
  
  但宇文邕不是宇文赟,他能够隐忍十数年,默默积蓄自己的力量,最终击杀宇文护,最终掌握政权,可想而知他的心智是多么坚定。成功的人也许不是最聪明的,但他们一定会审时度势,拿得起放的下,把握住每一次机遇。
  
  虽然在宇文宪的帮助下,宇文邕禁教的政策推行得尚算胜利,但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,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畏惧宇文邕的钢刀长枪。总有些狂热分子,会誓死捍卫自己的信仰,即使被世人唾弃讨伐,他心依旧。这类人是愚昧的,同时也是可爱的,值得众生所敬佩。
  
  长安城几乎已经被宇文宪和宇文招掘地三尺,但高兴和杨丽华却依旧杳无踪迹。而这半个多月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实则巨大得可怕,让国库压力陡增。
  
  于是宇文邕便果断地下达了命令,停止大规模的搜捕行动。同时,宇文邕也寻找了两具与高兴和杨丽华相近的尸体,刻花了脸,让人辨别不出,以此来结束高兴与杨丽华一事。但宇文邕私底下却仍然嘱咐宇文宪暗中密切关注长安城的各方动向,寻找高兴地下落。
  
  不管城中百姓将近来发生的事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,如何议论纷纷,也不管宇文邕如何暗中苦恼,高兴和杨丽华此时却是已经正大光明得出现在城外的军营之中。
  
  正月初六,宇文邕下令征兵,兵源则是被勒令还俗的,年龄在十五岁至四十岁的和尚和道士之中选取。于是乎,高兴和杨丽华便跟随着大部队出了长安城,来到距离长安只有二十里路程的军营。
  
  军队在精而不在多,有粮才行。是以,宇文邕特意要求,对于新招募的军丁,务必要严格筛选,以免浪费粮食。
  
  长安城外军营中,温暖的阳光下,近万还俗的和尚排成一条长龙似的队伍,怀着或担忧,或沮丧,或新奇的复杂心情等待着考官的考核。
  
  高兴和杨丽华紧挨着,处在队伍的后方。经过几天的生长,两人的头皮已经有了些黑气,不像原先那般光亮醒目,两人俱已换下了僧衣,只穿着普通百姓的着装,麻布粗衣,衣摆刚到大腿,精干却不美观,最主要的作用还是节省布料,省钱。
  
  对于新丁的考核选拔,实际上颇为简单,一是力量,二是速度。军营的演武场便是考核的场地,其上摆着十个石锁,在边缘处则放着兵器架,刀枪剑戟,斧钺钩叉等常见兵器俱全。
  
  高兴和杨丽华皆是一脸平静地等待着考核的到来,只是偶尔交谈两句,却绝不谈及个人的身份以及近来发生的事情,只说些关于考核的事情。高兴前世是彻头彻尾的独行侠,虽然如今改变了不少,但他的话却还是不多,最重要的是言多必失,安全起见,高兴更是几乎闭口不言。
  
  随着太阳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,时间一点一点流逝,考核也持续不断地进行,高兴身前的队伍越来越短,终于,在夕阳即将坠落扶桑树时,终于轮到了高兴。
  
  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主考官是个二十出头的青年,一张微黑的国字脸上,满是经历风霜后的刚毅稳重;眉毛粗重,挺立如刀,眉宇间透着勃勃英气;一双眼睛炯炯有神,配上唇角的黑须,甚是威严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