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海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大海文学 > 我看到了一切 > 第二百二十六章 纷至沓来

第二百二十六章 纷至沓来

第二百二十六章 纷至沓来 (第2/2页)

很多老码头都靠近城市。但是海陆丰公司反其道而行,挑选了偏僻的小镇作为码头。
  
  之所以采用这种策略,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土地成本;另一方面海陆丰公司的产业集中在乡村,在城市周边建码头,显然是增加自己的陆上运输距离。
  
  同时还有一个原因。
  
  那就是这些码头还是船舶换电站,为了避免造成码头和河道拥挤,必须选择在河道面积相对开阔的河段,甚至需要加宽河道。
  
  而这些改造工程,显然是城市周边河道难以满足的,毕竟城市周边河道有太多建筑物和产业了,要加宽河道之类,面临非常麻烦的拆迁问题。
  
  目前5个码头,已经选好了位置。
  
  分别是赣江新池站、赣江福民站、赣江南塘站、北江江口站、北江升平站。
  
  这些码头枢纽站,不仅仅要给船只更换电池,也是海陆丰公司自己的货运码头、服务站,而且这些码头周边还需要建设太阳能发电场。
  
  虽然这是一条实验性质的航线。
  
  但是在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加持下,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。
  
  毕竟官方也在试图推动船舶电动化,搞船舶电动化的原因,一方面是为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,另一方面则是减少污染,毕竟柴油发动机是会污染河道的。
  
  至于降本增效,如果没有海陆丰公司的技术加持,电动运输船根本没有办法降本增效。
  
  如果真可以降本增效,就不用官方补贴和推动了,那些船东早就主动下场订船。
  
  而现在电动运输船寥寥无几,原因就是没有办法降本增效。
  
  本来内河运输就非常内卷了,电动运输船没有一点成本优势,那些民营企业又不是国企,自然不会搞什么电动运输船。
  
  4月8日。
  
  代棋国一行人来到了海陆丰公司总部。
  
  与此同时。
  
  京能国际在京城的总部。
  
  经过半个月的测试,漠南哲里木市风电发电站的1000立方米海绵电池试点项目,在四天前正式投入使用。
  
  每一天的使用情况,都发回了京能国际总部。
  
  了解了这几天的运行状况,卢镇威已经迫不及待了,他直接召开了管理层会议。
  
  “海绵电池的试运行状况非常不错,大家看一下详细报告。”
  
  过了一会,其中一个高管抬起头来,露出一丝疑问:“卢总,海陆丰公司真愿意接受每立方米一万元的全寿命租金?”
  
  负责技术管理的技术总监李家豪:“朱副总,我来解释一下,根据我们拿到的海绵电池样品,我们的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研究,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秘密,大家可以翻开报告的第13页。”
  
  众人快速翻开报告的第13页。
  
  “回收再利用?”
  
  “竟然是这样?”
  
  “怪不得他们会采用租赁模式。”
  
  李家豪继续说道:“大家已经看到了,根据我们初步的研究,海绵电池的核心就是那些海绵结构的有机物,以及作为电池液的大豆油,加上一定含量的氯化钾和其他微量元素,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”
  
  有人已经反应过来了:“这东西?都是农业上的?”
  
  李家豪点了点头:“没有错,这些东西在电池使用寿命到了之后,虽然会出现变质的情况,但这并不妨碍其作为有机肥、生物柴油。”
  
  “而海绵电池的其他零部件,根据实验室的分析,至少可以循环利用三四十次以上,这让海绵电池真实成本变得非常低,可以低到什么程度?”
  
  “根据成本核算部门的分析,如果按照配件30次循环利用的情况,一立方米电芯的海绵电池,其折算成本不会超过300块钱。”
  
  李家豪话音刚落。
  
  “靠!这么低?”
  
  “怪不得海陆丰公司会采用租赁模式,一次赚钱9700块钱。”
  
  “卢总,我们可不可以引进技术?”
  
  “如果可以引进技术,确实可以考虑。”
  
  “海陆丰公司愿意技术授权吗?”
  
  卢镇威摇摇头:“单独拿技术想都别想,但是搞一个合资企业应该有可能。”
  
  一个副总急忙提议道:“卢总,事不宜迟,我们赶快趁着其他电池企业没有反应过来之前,迅速拿下合作,哪怕条件苛刻一点,都没有关系。”
  
  “我也是这个想法。”
  
  “就算是不卖电池,学习海陆丰公司租电池,也是一大笔收入。”
  
  “对了,那个海绵结构的成分是什么?可以通过工业化生产吗?”
  
  李家豪回答道:“根据我们的实验室分析,大概率是一种真菌产生的菌体,有点类似于蘑菇,成分和结构非常复杂,我估计海陆丰公司是采用微生物培育的方式进行生产,普通化工模式应该无法模仿。”
  
  “无法模仿?无法模仿好呀!”另一个副总脸上笑容更满意了。
  
  毕竟无法采用化工方式进行模仿,就意味着技术不会扩散,至少短时间内不会扩散,这有利于产品的销售。
  
  类似于锂电池,国内有太多企业在生产了。
  
  而且南高丽、东瀛也有锂电池技术。
  
  要不是当初欧美脑子进水,跑去扶持一家在北极圈的欧洲电池企业,而是全力支持南高丽或者东瀛的电池企业,他们就不会在锂电池行业上一败涂地了。
  
  锂电池虽然有难度,但至少可以靠化工产业死磕。
  
  但是海绵电池不一样,这东西没有发电菌菌种,你化工产业再厉害都没有用,毕竟复杂有机物的人工合成技术,一直以来都是业界的难题。
  
  这涉及到有机物的类型、堆叠结构,单独的小分子有机物可以靠人工合成,可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,还加上千奇百怪的堆叠组合,这简直是天坑级别的难题。
  
  因此海绵电池的技术入门,就是获得发电菌菌种,获得菌种之后,还需要有特殊的培育方式。
  
  卢镇威随即作出决定:“我马上带人去海陆丰公司总部,李总监你也一起过去,其他人先围绕海绵电池,做一个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。”
  
  “没问题。”
  
  卢镇威开了会之后,没有急匆匆赶路,而是先打电话给蒋海波,向对方提出合作想法,同时希望过去海陆丰公司总部拜访江淼。
  
  对于这个情况,蒋海波表示可以安排时间,至于合作生产海绵电池的事情,他也给了卢镇威一个定心丸,那就是海陆丰公司并不拒绝这种合作。
  
  听到这个回答,卢镇威心里面松了一口气,同时也更加热切起来。
  
  虽然知道海陆丰公司哪怕是同意合作,估计也要吃掉很大一部分利润,但是谁叫海陆丰公司掌握核心技术,人家愿意合作,就要烧高香了,利润之类海陆丰公司肯定要占大头。
  
  他和蒋海波约好一个大概的时间。
  
  而蒋海波挂了电话之后,就迅速给江淼打了电话,说了京能国际的事情。
  
  “可以,就后天中午吧!我刚好有点时间。”
  
  “那我就转告京能那边。”
  
  “嗯。漠南分公司情况如何?”
  
  “一切顺利,目前农场推进速度非常快,估计今年可以改造500万亩左右。”
  
  “很好。对了,联合矿业在漠南的采矿实验基地,测试得如何?”
  
  “联合矿业?哦,老板是陆明远主持的生物采磷项目?”
  
  “就是这个项目。”
  
  “我前天晚上和陆明远聊了一下,他说实验测试非常好,目前预计生产成本为每吨纯磷700块钱左右,如果接下来的测试顺利,预计会在六月份开始建设第一个试点生产基地。”
  
  “可以,你关注一下。”
  
  (本章完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: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